我市印度洋海氣相互作用研究躋身國際領先行業

由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實驗室研究團隊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發生頻率增加》),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在線發表并將作為亮點文章進行了重點推介。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印度洋海-氣相互作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印度洋偶極子(IOD)模態是影響熱帶氣候系統年際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曾經導致了東亞和澳洲的重大旱災以及東非和印度半島的嚴重洪災,并間接導致了印度尼西亞的森林火災。因此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IOD事件的潛在變化將帶來重大的社會經濟影響。千人計劃教授蔡文炬博士和吳立新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從極端IOD的角度出發,首次闡明了IOD模態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的顯著變化,對衡量IOD事件以及評估全球變暖的氣候效應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由吳立新院士領銜的物理海洋實驗室開展的前沿學術研究成果顯著,主持國家973計劃2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項、 863計劃重大課題10余項、科技支撐計劃3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1項等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項目。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國際海洋與氣候權威刊物發表論文150余篇,海洋儀器海上試驗與作業基礎平臺若干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有多項成果及發明獲得省部級獎勵、國家或省部級發明專利。